在桌游世界中,轮抽机制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抽卡机制,可以大大增加游戏的乐趣。玩家在轮抽机制下,可以在抽卡时就压制对手,不让对手拿到对他们特别有利的卡,深受老谋深算的玩家喜爱。
所谓轮抽机制,就是玩家从随机卡组中轮流抽取想要的卡,加入自己的卡组。
比如游戏中有 A、B、C 三位玩家,每个玩家被随机分配了5张卡牌,A、B、C三位玩家从面前的5张卡中选择一张,加入自己的牌库,然后将剩下的4张卡牌传给下一位玩家。每位玩家再留一张卡,再传下去,这样的机制就是轮抽了。
刚接触轮抽的小伙伴可能会一头雾水,但是操作过之后,就会对这种机制深深的折服。它的灵魂在于:玩家知道哪张卡对于下一位玩家是好卡,可以选择对手的好卡来压制对手,这样也就变相增强自己。
在2016年,横空出世的《殖民火星》将轮抽机制用到了极致,让这种机制在游戏中大放光彩,并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豪夺得十几个奖项,在排名上也一举冲上了BGG的第四名。
《殖民火星》讲述的是一个近科幻故事,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开始殖民火星。各个来自地球的公司各显神通,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将火星改造成了第二定居点,人类的文明得以继续繁衍。
它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魔力,能让自己跻身强者如云的BGG前5呢?
在初始设定中,每个人会选择不同的公司,每个公司都有独特的资源和技能,引导玩家走向不同的路线,这也就是“可变玩家能力”。
在可变玩家能力之下,每张卡牌的价值在不同的玩家面前形成差异。有些牌对于A玩家是神卡,而对于B玩家却可能是垃圾卡,毫无作用。特别是部分牌上附带特殊的计分功能,会使玩家之间的分数差距陡然增大。
在选牌时,玩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分,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得分路线,叠加收益,会持续拿某一类牌,使收益不断扩大。不过在轮抽机制下,玩家可以根据场上信息,知道对手可能会走的一些路线,从而扣下对手的神卡。虽然这些卡对自己的收益不大,但是不让对手得到大量的分,对自己就是一种增益。
这样的机制让玩家在抽卡时就剑拔弩张,互相算计。
比如在最后一轮抽卡时,你面临很多抉择:
- 损人利己,即选中对自己及他人同时是好牌的牌;
- 利己不损人,即选中自己需要的牌,别人拿到这张牌则毫无用处;
- 损人不利己,即选中一张别人需要的牌,但是自己拿到这张牌则毫无用处;
- 不损人不利己,即选中一张谁都不需要的牌。
通常来说,损人利己都是第一选择,而不损人不利己都是最差的选择(意味着你白白浪费了一次选牌机会),而另两个则要视游戏节奏而定。早期往往要关注利己不损人。后期则经常要卡人一手,损人不利己。
而且《殖民火星》难能可贵的把每个公司的特点都做的非常鲜明:专职植树造林的某公司造林能力爆表,但是如果不辅以城市加强造林的计分收益,终究会沦为打工皇帝;掌握钛资源和高性能钛技术的高科技公司,走的就是高富帅路线,只买最贵的(很多昂贵的牌都能用钛资源抵费用);如同蓝翔技校一样的基建狂魔公司,只要盯着建筑物造,很快就能建立比较好的资源基础;而另一家公司则专注城市建设,城市建的越多,收入窜的越快。
如此一来,玩家由于公司的属性(也就是可变玩家能力)的特色鲜明,自然就开始了互相争夺卡牌的激烈互动。
在轮抽之后,《殖民火星》就开始展现它精彩绝伦的魅力啦。
一、节奏感十足
游戏中,玩家需要改变火星的生物环境、表面温度和海洋面积。其中表面温度特定的点会有额外的奖励——玩家使火星额外上升一格温度并且获得一个热量产出,生物环境到达特定的点会额外放置一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放置时会获得不同的资源。
这往往意味着玩家同时获得分数、金钱和资源,这就是必须要争夺的要点,一旦全部错过,游戏将变得非常困难。于是乎这些关键轮涉及这些类型的牌就尤为关键。而海洋板块和温度还有上限,玩家在最后阶段的争夺将更为残酷。
当玩家上手之后,就会发现整个游戏的节奏感十足。准备好姿势,上车、拿分、收资源,美哉美哉。
还有常常被新手玩家忽略的一点:《殖民火星》是需要生物环境、表面温度、海洋面积都分别达标才进入游戏结束阶段的。所以有些厚积薄发的公司可以仰仗对某样资源的垄断拖长游戏节奏达到刷分的目的,此时有些能够快速打破它们垄断的牌就变的身价陡增。
二、里程碑和奖励
《殖民火星》用里程碑和奖励作为其任务系统。由于这将提供大量的分数,并且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那适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就非常合理了。
由于涉及大量的资源收入和卡牌管理,《殖民火星》的节奏是比较缓慢的,玩家需要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但是从轮抽就开始赢造的竞技气氛,加上游戏本体内容丰富、代入感强,玩家不断经营自己公司的感觉让每个人都如同土豪,又可以走出和别人完全不同的策略路线。可以说是全程几乎毫无尿点,一局下来可谓精彩纷呈,意犹未尽。
《殖民火星》虽然不是第一个使用轮抽机制的桌游,但是绝对是将轮抽机制发扬光大的桌游。他一举冲上BGG的排名,让更多的桌游玩家接触到了这个机制。也让对这个机制有怀疑的玩家接受了它。
一起来“殖民火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