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葡萄牙的海滨小镇埃什托里尔,也是举世闻名的避暑圣地。整座城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有历史悠久的教堂、金碧辉煌的酒店,以及灯红酒绿的赌场。二战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三教九流聚集于此,复杂的环境让人很容易隐藏其中,去暗中谋划些什么。这些人从事的职业都是——间谍,埃什托里尔也因此得名:间谍之城。
《间谍之城》是一款以二战时期的埃什托里尔为背景,包含区域控制/手牌管理要素的版图对抗游戏,支持2-4名玩家对战。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将己方的间谍按照区域的要求正面或暗置入场,在共计6个地点明争暗斗,完成任务并努力干扰其他间谍。为了达成目的,暗杀、诱惑这些激烈的手段并不少见,在恰当的时机正面碾压也是可以选择的方式。
开箱:回归之作
作为游卡重回核心桌游圈的作品之一,《间谍之城》的制作质量相当令人惊喜,无论是材料还是印刷效果都非常用心。封面上的卡通人物中有一脸精干的女干员,满头发胶的业务员,玩世不恭的大小姐,大腹便便的秃顶男,凸显出那个年代埃什托里尔鱼龙混杂的状态。画面边缘的文件袋和手枪,则给这种复杂的人物环境添加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首先奉上开箱照。吹塑收纳非常紧凑,不上套的话可以做到完美收纳。
游戏内容物包括:
地点板块8张;
角色卡51张(其中24张起始角色卡);
任务卡12张;
起始玩家卡1张;
小方块30个(红黄蓝绿白各5个);
6面骰2个;
玩家提示卡4张;
说明书1本。
游戏主要在代表着埃什托里尔各大地标的8张地点板块上进行。每张地点板块都分为1个奖励区域(黄黑边框)和3个部署区域。如果某个区域有“最高机密”标识,打入该区域角色卡将暗置入场,反之正面朝上。奖励区域的图标代表着该地点的特殊规则,比如禁用某些技能;部署区域的图标是该区域打入角色卡时可以触发的特殊能力,一般是检视某些方位的1张暗置角色卡。
特别要提一下编号为8的地点板块“吉马良斯伯爵博物馆”,这张板块有4个部署区域和1个奖励区域,同时没有任何特殊规则,游戏体验迥异与其他板块。
接下来是游戏的各种卡牌。起始玩家卡主要用于标记回合,每局游戏将进行4个回合并最终计分。起始角色卡共6种,分为4种颜色,是所有玩家的起始手牌。角色卡在每个回合开始时进入地点板块的奖励区,并根据规则明置或暗置。如果某位玩家赢得了某个地点的控制权,他就可以将这张角色卡加入手牌。任务卡每次游戏随机使用4张,在所有回合结束后根据手牌情况结算任务,如果不止1名玩家完成某个任务,则平分得分。
玩家卡的牌表信息较为复杂,在左边一列用各种图标表示。左上方的数字为该角色的实力,主要用于地点争夺;下方的国旗图标代表角色的国籍;国旗下方的各种图标代表了角色的技能,如果有重复的图标则代表一回合可以发动多次;最下方的奖牌代表该角色在最终计分时的分数。来自匈牙利的“莎莎”实力为2,有2个诱惑技能以及3点奖励分数;而西班牙大叔“嘉宝”实力较高有3点,作为平衡没有任何技能,奖励分数4点。
用于标记势力的小方块共有红黄蓝绿4种颜色,白色方块除了在起始玩家卡上标记回合,还会作为外交技能的标记物。两个6面骰主要用于结算地点“赌场”的特殊规则。
最后是游戏的说明书和玩家提示卡。说明书采用铜版纸印刷,手感极佳。因为游戏中的特殊规则较多,说明书用了很多图例来讲解,讲得很清晰但阅读量不小。玩家提示卡主要用于提示游戏阶段以及各种特殊规则,方便进行游戏。
游戏过程:种类繁多的技能
在游戏开始前,每位玩家选择一个颜色,拿取对应颜色的6张起始角色卡作为手牌。同时玩家获得若干个对应颜色的小方块作为己方势力标记。2人游戏时每人拿6个方块,3人时4个,4人时3个。
随后将任务卡洗匀,排出4张作为本局游戏的任务。这4张任务卡对所有玩家可见,其余的任务卡在本局游戏不再使用。将27张角色卡洗匀作为游戏牌堆放在一边,作为本局游戏的牌堆。决定好起始玩家后,游戏就可以开始。
每局游戏分为4个回合进行。每个回合开始时,玩家需要将8张地点板块洗匀,随机抽出6张以任意方向排成2*3的方阵,作为该回合的版图。从牌堆给每个地点板块的奖励区域各放置一张奖励卡,奖励卡同样遵循“最高机密”的正反面规则入场。
随后玩家按顺序依次将手牌打入版图。对于地点板块上的部署区域而言,有任意一条边不接触其它地点板块的区域被称作外部区域,其它部署区域被称为内部区域。玩家只能将手牌中的角色卡打入外部区域或者和其它己方角色相邻的内部区域。在打入角色牌时,除了遵循“最高机密”规则外,还需要在牌上放置1个己方颜色的小方块作为势力标记。如果小方块用完,那么这个回合就不能再打出角色卡。
当所有玩家的小方块放置完毕后,开始结算地点板块。地点板块的中央有数字1-8,按顺序由小到大依次结算。当结算一个地点板块时,将其上的所有角色卡全部翻开(包括奖励卡牌),并按照区域顺序依次结算技能。每个技能每回合只能使用1次,玩家也可以选择不发动技能。
以技能“暗杀”为例(枪形图标)为例,位于Ⅰ号位黄方的诺拉为了阻止红方赢得该地点的奖励,对Ⅲ号位的红方的波旁发动“暗杀”技能,将其返回红方的手牌。因为Ⅱ号位的罗克也是黄方的角色,因此黄方获得了本地点的控制权,可以将奖励卡莎莎置入手牌。波旁在其发动技能前就返回了手牌,因此他的2个“外交”技能并不能使用,红方损失很大。
技能结算之后,每位玩家将该地点上的所有己方角色卡实力值相加,数值最高的玩家获得该区域的奖励卡牌。如果出现平局,则所在区域顺位较高的玩家获胜;如果没有任何角色在某个地点,该地点的奖励卡将置入牌堆底部。
结算完所有地点后,每位玩家回收己方的角色卡牌(以及小方块),并将手牌弃至6张。随后起始玩家的左手边的玩家成为新的起始玩家,开始下个回合的游戏。
4个回合之后,游戏进入最终的计分阶段。玩家弃牌堆的每张卡计1分,手牌每张卡将左下角的分数相加,最后结算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得分,总分最高者获得胜利。
每张任务牌都有一个图标,而手牌中的角色卡拥有相同图标最多的玩家完成了这个任务。对于下图的两个任务,黄色方手牌的实力总和为7,如果其他玩家没有比7更高的战力则黄色方独自完成了上面的任务;同时黄色方共有3个暗杀标记,如果没有人更多他将会继续完成下面的任务。如果在结算任务时产生平局,则平分该任务的得分。
《间谍之城》的游戏流程并不复杂,但是概念意外地多,导致初次游戏时的阅读量非常大。玩家提示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游戏的必备道具。
游戏实况: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虽然版图不大,但游戏内容却异常丰富,游戏实况如下图。
去牌店和朋友玩了一下午,除了刚开始各种犯包的尴尬时刻,后期正常地游戏起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游戏的主要行为除了打出各种角色卡,还有角色卡进场触发的部署区域能力——一般为检视某些特定方位的牌。因为游戏的角色牌大多暗置入场,高顺位的去除类能力会直接影响所在地点的争夺,所以提前检视对手暗置进场的角色可以帮助决策己方的思路,对游戏的影响同样很大。地点板块的Ⅱ、Ⅲ号区域往往都有检视效果作为低顺位补偿,除了可以检视对手的角色牌,玩家同样可以检视奖励卡牌。如果自己并不需要那张牌,那么放弃对应地点也是明确的选择。
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互相针对,朋友君非常喜欢暗杀,各种将暗杀牌打在高顺位区域对我进行压制。而奖励牌一直没有抽到外交技能的角色(保护目标角色不受暗杀),我开始有计划的选择诱惑技能角色并打在高顺位地点。虽说暗杀可以解决敌方角色获取优势,但是用诱惑将尚未结算的暗杀角色拉到已结算地点也是不错的选择,加上暗杀角色一向战力很低,我一度在后两个回合开始占据优势。最终结算时,我们两的手牌分数不相上下,最终我以一张任务之差获得了胜利。
是什么任务呢?因为诱惑角色大多是女性,我稀里糊涂的构筑了一个女性为主的间谍队伍,并完成了“最多女性”的任务。朋友君就被一支娘子军莫名其妙地干掉了。
游戏感受:微妙的主题
玩游戏的时候我的朋友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我到底是来干嘛的?我的情报呢?
确实,《间谍之城》复刻了二战时期间谍门明争暗斗的过程,但整个游戏没有任何情报窃取、传递的内容,玩家控制角色争夺各个地点,换来的回报是己方队伍的扩充。最后的任务也是要求玩家的间谍队伍达成某些条件,比如最多的暗杀技能、最强的外交能力,最多的女性成员诸如此类。最后朋友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明明是一个团建游戏啊!我大概是被派来构建情报网的负责人吧?”
综上所述,深究起来,《间谍之城》的主题相当微妙。但除此之外,游戏的给人的感受相当鲜明。
1、游戏的策略性相当不错。不同地点有特殊效果,随机的空间分布会带来不同的版图。技能的效果又和顺位挂钩,是将去除类技能放在高顺位,还是将单位打在低顺位区域换取信息优势?不同玩家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设定,资源和信息的转化同样是一个决策点。
2、随机组合的版图以及各不相同的奖励卡牌是游戏重开性的保障。尤其是每局游戏四个回合的版图都不一样,翻出来的奖励卡牌也会影响玩家的策略。即使连续开局,玩家的体验也非常不同。
3、相比原版的美术,中文版的美术重制相当给力。正常的人物体型,略带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整体上非常有历史感的绘画风格。美术也极大地增加了游戏的代入感。
《间谍之城》以埃什托里尔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游戏中提到的大多数地点现在依然存在,相应的历史积淀使得这款游戏更加厚重。玩过游戏之后,再了解一下当年的史实,是否会有一种危险重重之下运筹帷幄的感觉呢?
总体而言,这次的《间谍之城》中文版无论是游戏性还是制作工艺上都相当出彩,游戏体验极佳。游戏的阅读量不小,初次游戏往往会打得比较糊涂。但只要一局结束,基本就能在提示卡的帮助下顺利游戏。丰富的背景,加上不错的游戏性,《间谍之城》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